通膨解釋:
「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」
利用通貨膨脹來遊說你投資
很多投資專家、投資名嘴、金融業務員、理財專員,常常呼籲大家"千萬不要定存、千萬不要買儲蓄險",因為儲蓄的風險是通膨 (通貨膨脹),接著他們會提供你以下方法讓你抗通膨:
●理財專員:
你只要每年月轉帳多少到基金帳戶,好一點年報酬率 20%,差一點的年報酬率 8%,你 30 年後就享有 1 億人生
●金融業務員:
你只要跟主流股操作,不要操作冷門股,兩三根漲停不是夢 (一根報酬率是 7%)
●投資名嘴:
你只要每月花多少買中鋼,老了後光配息就讓你吃不完
●投資專家:
退休規劃中一定要有一些積極型的投資工具,年輕人還有時間,積極與保守可以 80 比 20%,年長的建議可以搭配一些債券型基金
※以上情況是不是很常見? 順序都是:1. 用通膨否定儲蓄 2. 用報酬率吸引你投資
投資其實也承擔著分毫不差的通貨膨脹風險
好的,那你如果問我,儲蓄的風險是否是通膨,我會跟你說:「不論投資或儲蓄,通膨都是隱含在內的風險。」為什麼? 專家不是說投資抗通膨? 那通膨對投資不是沒有影響嗎?
這樣吧,我們試著回想通貨膨脹的解釋:「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」,那我問一下,我們是台灣人,我們投資時拿出去的是不是台幣? 就算你把他換成美金,我們要用時,拿回是不是還是要換成台幣? 那既然貨幣價值下降,我們投資完拿回的錢不是也一樣價值下降了? 我們存定存或儲蓄險台幣每年下降 2%,難道買基金、股票的台幣每年不是下降 2% 嗎?
結論
所以儲蓄小幫手要再這邊告訴大家要瞭解到一個觀念:「不論投資或儲蓄,通膨都是隱含在內的風險。儲蓄有通膨風險,投資一樣也承擔著通膨風險。所以別再因為通貨膨脹這四個字,就把你的定存解約拿去胡亂投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