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  

退休規劃是每個人一定要做的事,但是要達到無風險退休規劃,千萬要記得以下四大原則

原則一、通貨膨脹真的沒那麼可怕!
很多專家都會跟你說"儲蓄的風險是通貨膨脹,千萬不要傻傻的存錢",關於通貨膨脹,儲蓄小幫手在<<儲蓄的風險是通貨膨脹嗎?>>這篇有解釋,而其實通膨沒那麼可怕,好像今天你把錢放在銀行,30 年後這些錢都會變廢物一樣,其實歷史上,有通貨膨脹,也有通貨緊縮,只是我們出生的年代通膨預到的時間比較長,我們就以為世界上只有通膨這種東西;你可以試想一下,如果物價高得離譜,你的月薪吃個飯繳個房租都不夠,有句成語叫"物極必反",通膨大泡沫吹大極大後會瞬間破掉,大家開始不想消費,變成通貨緊縮,長期看來通膨的影響威力反而小。(日本就有通縮的情形)

原則二、保本為上,不要盲目追求報酬率。
很多人聽著投資專家說"反正你還年輕,風險承受度很高,趁早投資報酬率會很可觀",你看到報酬率可觀,但你有看到風險承受度很高這句話的意思嗎? 意思就是這些專家覺得你虧了也沒差,你可以再利用年輕優勢回本業或兼差多賺錢來填這個坑,等一下... 那你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多在本業或兼差賺錢,然後存起來就好? 所以醒醒吧,在這個投資賺錢如同天方夜譚的年代,你該做的是保住你的金錢,不要為了追求那風險特高的報酬拿你的退休金去賭。

原則三、時間越長,用儲蓄來達成無風險退休金的提存就越簡單。
不要以為你年輕就不用進行退休規劃,年輕拼一下,本業兼差兩頭賺,一個月要存個 3 萬塊其實很簡單,10 年就有 3 萬 *12*10=360 萬了,之後有了小孩,跟本業的加薪抵掉後,一個月也能存個 2 萬元,25 年就有 2 萬 *12*25=600 萬,以 60 歲退休,餘命 20 年來看,一月還有 960 萬 /20 年 /12 月 =4 萬可用 (以上直接用複利與通膨兩相抵消)

原則四、趁早培養低消費興趣
退休後生活花費其實很少,因為 20 年房貸早就在 60 歲以前繳完了,每月最大宗的應該就是吃飯了,但老年後代謝慢,食量其實不大,一人一天 200 元 (以目前價格算) 綽綽有餘,一個月才 6000 元,水電瓦斯加一加 2000 元,交通與電話費共 2000 元, 基本開銷其實總共才一萬,而因為時間多,所以會有很多時間花在"興趣"上,因此趁早培養低消費興趣就很重要,像是室內的下棋、聽音樂、學著上網、欣賞藝術、繪畫;戶外的釣魚、健走爬山等等...,退休生活可以有趣又健康。

文章標籤

儲蓄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儲蓄險  

儲蓄險解釋
儲蓄險,一般也稱為養老保險,白話的講,就是約定領回時間、約定存錢期間、約定每次存錢金額,到期時可以領回一定金額的保險。
例如約定六年後領回,約定分六年存錢,約定每次存入 15 萬元,到期一次領回 100 萬。

儲蓄險去哪購買?
基本上每一間保險公司都有,但建議像許多先進國家人民一樣,跟保險經紀人買,因為他們可以幫你貨比三家不吃虧,且購買的成本也一模一樣。 

儲蓄險怎麼選擇?
建議第一看保險公司穩定度、再來看利率,記得要看 IRR 值 (IRR 值計算方法請按我) 才是真正的年複利率,而不是 DM 上的"假利率",另外小幫手極度建議不要買超過 10 年期的,建議可買六年期儲蓄險或七年期儲蓄險,因為你很難保證未來 10 年銀行存款利率都不會上升,你每六七年重新購買一次才能將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。 

儲蓄險的優點
1. 有些保單利率比目前銀行利率高,但要小心比較
2. 利率鎖定,可以預期
3. 強迫儲蓄的性質很高,因為解約會損失金錢
4. 比起銀行儲蓄存款,有免稅以及每年可列舉扣除額 24000 元的優點

儲蓄險的缺點
1. 利率鎖定,是優點也是缺點,因為未來若銀行利率上升,儲蓄險利率相較之下就不划算了
2. 解約會產生虧損
3. 比起現金,流動性不足

為什麼儲蓄小幫手會推薦儲蓄險?
基本上雖然儲蓄險有些缺點,但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用的儲蓄工具,因為一來可以強迫儲蓄,二來利率也很容易高過銀行,而小幫手認為準備退休金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無風險的方法來達成,因為這是你開始享退休受人生時最重要的因素,你不能拿它來開玩笑、更不能胡亂投資而造成損失、再者可以看得到未來的存款數字,這是最能令人感到安穩的。 

文章標籤

儲蓄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